应家乡:“幸福板凳会”巧解百姓心中“千千结”

“我家今年红薯滞销卖不出,干部能不能想想办法啊?”

“医保大病报销后,还能不能享受慢性病报销呢?”

…… 

近日,应家乡吉安村的村民又像往常一样,搬起板凳围坐在村口,商量着自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该乡的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则在一旁边听边记,把村民们的诉求、问题,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这种板凳会我们村每半个月就会开一次,谁家有困难就去参加‘板凳会’。”吉安村村民林全岩认真地说道,“记录在册的困难事,干部们就会想办法解决,有了‘板凳会’,村民办事就有了着落。”

近年来,应家乡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用简单的“板凳会”形式,不仅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解决村民矛盾纠纷,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通过“面对面”表达诉求、“点对点”沟通协商、“手牵手”达成共识,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大大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两家的土地划分争论了一个月,也没争出个结果,还好有村干部出来主持公道……”

前几天,吉安村和安坑村的两家村民,因土地划分问题,在“板凳会”上吵得面红耳赤。在吉安村党支部书记方仁飞的建议下,两村队长拿出土地林权证进行划分,将问题圆满解决。

没有办公室、也没有会议室,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村民提意见、话家常。树荫下、晒谷场、村头村尾,党员干部用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按照“村民说事、干部理事、多方议事、部门办事”流程,党员干部与村民直面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共同协商最佳方案,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截至目前,应家乡累计召开“板凳会”45次,参与人数达578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0余件。“今后,我们乡还会通过‘板凳会’的形式开展流动课堂,向村民们宣传更多村民切身利益的好政策,让村民知晓更多知识,让‘板凳会’‘声’入人心。”应家乡党委书记桂元洪说。(记者陈炜)

(作者:陈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