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走进人民防空的历史长河

在人防历史上

10月3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

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

自1950年创建73年来

新中国人民防空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阔步走过了73年光辉历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民防空的历史长河

来回顾一下人防事业的发展历程

01

在战火燃烧中诞生

回顾新中国人民防空的成长史,从中可以看出,这项事业的建设发展,与国家工作重心、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防安全环境、国防建设战略指导、军事战略方针、战争形态演进、空袭变化及自身建设深化拓展紧密关联,相辅相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被彻底打倒推翻,历尽磨难和战乱的中华民族从此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从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伟大重任,党的历史也揭开新的篇章,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端待举,面临多种困难和考验,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推进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展开了极其繁重、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的前后,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对我一些沿海地区实施临空轰炸和炮击袭扰,中央决定这些地区的省市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防空袭防炮击工作,有的省市成立人防机构,普遍采取应急性防护措施手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标志着新中国人民防空在遭受战火的部分地区萌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空军轰炸机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镇,布撒细菌,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地区。国民党军在美国的支持下,加重了对我东南沿海地区甚至一些纵深城市的空袭和炮击。同时,法军对我云南边境一些城镇也实施了空袭。

国内外敌人的空袭破坏,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严重损失。面对严峻的形势,一些省市组织动员群众与敌空袭作斗争,进一步加强了群众防空袭准备,建立了人民防空组织机构,公安部发出了关于防空问题的指示。

同年10月31日,周总理就全国防空问题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提交了请示报告,毛主席亲自圈阅同意,标志新中国人民防空工作创立。中央随即作出了关于城市防空准备工作的决策,成立了由周总理任主任的全国人民防空筹备委员会,发布了建立人民防空工作的一系列命令指示,组织开办了首期全国人民防空干部培训班。2010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10月31日为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

为开展人防工作提供了组织、人事保障;要求各地成立各级人民防空筹备委员会,训练人防干部,修建防空掩体,配备通信警报手段,建立防空观察哨、洗消站,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开展反破坏、反轰炸、反细菌战的斗争。

由朝鲜战争引发的严峻局势,以中央作出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决策为标志,新中国人民防空在与敌空袭炮击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的重大历史时刻应运而生。

02

在经济建设中展开和战争余火中发育

1953年7月,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但是,国民党军有时还对我沿海地区城镇进行轰炸、炮击和空投反动传单。同时,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作。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人民防空工作怎么开展,摆在了中央面前。同年11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民防空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人民防空工作是国防的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随着国家的建设,根据需要和可能,做好人民防空的各项准备工作,确立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人防工作方针。

1954年4月,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周总理亲自任主任,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加强了对人防工作的组织领导,作出了一系列促进人防事业发展的决策和规定。

中央各有关部门建立人防机构,各省和主要城市先后成立人民防空组织机构,着力在人防工事、通信警报、防毒救护和重要工矿企业贯彻防控措施等方面,制定政策规定和标准规范,推进人防建设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1953年至1957年的4年,虽然时间不长,但人防事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全面起步,在战争余火的考验锻炼中,在主要城市和工业系统得到了较快发展,人防业务领域有了一定拓展,人防设施设备建设有了规范性增强。

03

在形势变化和时局起伏中曲折前行

随着战争威胁的减弱和经济建设“大跃进”的开始,1958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人民防空工作在目前条件下作用不大,可以不搞,公安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于同年9月下发文件撤销各级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同时鉴于沿海一些城市由于情况特殊,要求人民防空工作不宜完全停止,如何进行由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从此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防空工作暂停进行。

1960年中央上海会议后,有些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要开展人民防空工作,一些省市恢复和建立了人防机构,主要是制定方案计划整组专业队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袭击破坏的宣传教育。

1962年,国民党在美国怂恿支持下积极策划窜犯我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1964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对我南部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此,中央作出加强战备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从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立足应对最复杂最严重的局面。同年4月,中央决定恢复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中央各有关部门可设立防空机构,各省区市可恢复各级人民防空委员会,并明确了人民防空工作任务。

1965年5月,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正式恢复,随即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回顾了人防工作经验教训,研究了当时形势和人防工作方针、任务,以纪要形式报国务院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恢复重建后,主要是抓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防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挖防空洞,建立专业队伍,加强重点目标防护措施,进行人口和物资疏散,建立指挥部和指挥通信警报系统。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各级人民防空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随即大部瘫痪,人防工作失去组织领导,出现无人管的严重局面,人防设施遭到很大破坏,刚刚恢复起来才一年多的人防工作受到新的冲击。

1967年5月,公安部根据周总理指示,提出将人防工作交给军队管理,因当时形势复杂,军队管理条件尚不具备,移交工作直到1969年8月才进行。这3年多的时间里,人防工作又一次停止。

1958年至1969年期间,人民防空工作的两次中断,给人防事业发展带来的被动和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毛主席在1969年5月听取城市防空问题的汇报时曾指出,“过去公安本来有个部门,专门管城市防空,后来取消了,也不和大家商量一下,这样大的问题,也不提到中央讨论,随便就取消了,谁都能决定,这是无政府主义。”

04

在面临大战威胁中应急性跃进

1969年3月,苏联边防军悍然入侵我珍宝岛,我军进行自卫反击,胜利地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珍宝岛事件后,中苏边境军事形势十分紧张,苏联加紧在我国北部边界调兵遣将,达到陈兵百万。

中央根据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战略判断和我国国防安全的严峻形势,作出了全国转入临战准备状态的战略决策,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

同年8月,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大中城市,各大中型厂矿企业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周总理亲自担任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原总参谋部。

1970年,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两次发出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指示,对人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各地人防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本着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修旧利废的原则,采取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天天干的方式,运用进山下乡、疏散搬迁的办法,应急修建防空工事,同时加强了人防指挥体系、通信警报、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城市防空袭演练。

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改变了毛主席所批评的“城市防空没人管,中国没有什么城市防空,听天由命”的局面。

1971年7至8月间,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强调:要提高人防工作的认识,关键在于主要领导的认识和决心,要下定决心,一年不打搞一年,五年不打搞五年,十年不打搞十年,帝修不灭,挖洞不止,战备不停;二要充分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三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健全各级人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会议确定增多国家人防重点城市,重点抓好人防工事的构筑,要求靠山城市充分利用山地打坑道、挖山洞,平原城市坚持房子底下挖防空洞,大、小三线和新建工矿企业贯彻“山、散、洞”方针适当离开城市,前沿地区和可能成为战场的城市按打防结合原则建成革命化战斗城,纵深城市主要解决好防的问题。

会后中央和地方加强了对人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了人防建设经费投入,强化了人防建设与国防建设,城市防卫建设、城市基本建设的结合,推进了人防工程技术的科研开发,加快了全国人民防空的临战准备。

特别是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人防战备工作热潮,广泛动员社会和广大群众开展了大挖防空洞的活动,形成了家家户户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的人防建设局面。

1978年10至11月间,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人防工作方针,讨论审议了加强人防工作的6个文件,调整了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强调了人防建设的地位作用,部署了一个时期内人防建设的目标任务。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确定的今后人防工作方针更加明确,特别是更加突出平战结合,使人防工事不仅战时可以防空,而且平时也能为生产生活服务;尤其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宁可速度慢一点,数量少一点,也要把质量搞得好一点。

这是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人防工作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后,对人防建设认识上的飞跃和提出的更高标准。由此,我国人防工作在仍处于临战准备的大背景下,开始露出以平战结合为主线的正常建设端倪。

回顾这段历史,现在看,既迫于当时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必须那样搞,而又有些过急过粗过头,建设的人防设施设备质量不高虽具有普遍性,但促进了人防建设比较全面快速地发展,增强了全民的国防意识、人防观念。

据有关材料记载, 这些措施对威慑遏制苏联对我国的可能入侵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国有一大部分干道工程、指挥工程仍在使用,有些质量和功能还比较好。这一时期,人防建设准备主要是应对敌可能的大规模战略突袭和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袭击破坏。

05

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国防建设战略指导转变中跟进转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也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基于对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战略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战略转变,由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人防工作围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探索的建设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发展路径、工作重点等方面,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推动人防建设由长期处于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轨道上来。

“六五”期间,国家投资人防建设的经费由以前的4亿元压缩到1亿元,人防工程由过去新建为主调整为主要对现有工程的加固改造和维护管理,由应急型挖防空洞调整为永久型建工程,由封闭式单独建设调整为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由单纯战备效益调整为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任务和要求由主要搞工程建设调整为以工程和通信警报建设这两大方面为重点,全面开展人防工作,协调推进指挥、宣传、教育、科研、队伍等各项建设工作。

同时,加强人防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由过去的重建轻管转到建管并重上来。“七五”期间,全国人防工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创新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国家人防委《关于人防工作改革几个问题的意见》,成为深化人防工作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人防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以及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以工程建设和通信警报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工作,积极进行改革,各项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经验。

平战结合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由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转向人防各项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全面结合上来,改造人防工程在相关领域开发利用,新建了一批质量好、效益高的平战结合骨干人防工程;人防通信警报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逐步向专建和兼建多手段发展,通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在人防设施设备和专业力量为抢险救灾保障方面,一些省市借鉴国外民防经验,进行了大胆探索尝试;重视了人防工程平战转换研究;组织指挥、宣传教育、科技研究等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到“七五”末期,全国人防建设由调整缩短战线,到着力平战结合,基本走上了以战备效益为根基,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路子,综合效益型特征日益显现,改革创新取得很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人防事业的各项建设。

06

在国家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中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国家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更加迅猛强劲,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规模加大、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人防建设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冷战”结束,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我国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也十分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壮大经济和发展人防事业。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特别是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空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使国人对防空袭问题有了新的审视,引起对人防建设的新一轮关注和重视。

海湾战争期间部署在沙特机场的战机

人防建设坚持在大局下开展,以战备效益为立业之本,以经济效益为兴业之源,以社会效益为强业之基,充分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人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96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防空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人民防空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确定了人防工作“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明确了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的原则,作出了人防工程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的规定,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投资人防建设,进一步调动了全社会建设人防的积极性,开创了人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国家和各省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防建设和改革的政策规定,社会力量进入人防领域投资局面加快推开,以防空地下室为高增长点的人防工程建设急剧增速,面积大幅增长;人防组织指挥和通信警报建设,重点抓了修订完善城市防空袭方案计划,加强了人防指挥自动化建设,组织进行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试点和成果应用推广,进一步完善了人防组织指挥体制,通信警报设备手段更加多样丰富,多数城市建立了警报试鸣制度,城市音响覆盖率明显上升。

人防科研和人才培养,着力解决适应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的标准、质量等问题,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战技要求和标准规范,组织进行了多期培训班,推动开展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成果应用,总结推广了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经验;人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特别是以人防法颁布施行为契机,组织了持续系列的宣传活动;人防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种力量更加健全完善;人防组织机构保持稳定,机关队伍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人防平战结合深入拓展,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数量大幅增加,工程开发利用面积显著增长,“两防”一体化改革面扩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防灾救援中发挥了作用;人防财务、资产管理等工作改革迈出新步伐。

07

在改革发展中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当今世界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盛行,地区民族矛盾冲突不断,暴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我国是一个陆海边境线较长、周边相邻国家较多、历史遗留的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较多的国家,客观上构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一直对我国推行封锁、遏制和敌视政策,从而在整个外部安全环境上对我国构成严峻威胁。人民防空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更加紧迫繁重,人民防空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备战打赢的战略工程,事关国家安全、人民安危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人民防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人民防空提出了时代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激光、动能、微波和粒子束武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战略预警、导弹防御和空间对抗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都将给人民防空建设带来新的历史契机,为人民防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空袭与防空将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向着空天一体、攻防一体和软硬一体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人民防空事业充满希望,前程远大。人民防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始终与祖国命运同呼吸,始终与人民安全紧相伴,历经创业艰辛,在探索中更加成熟;不断深化改革,在奋斗中日益坚强;突出发展主题,在创新中铸就辉煌。73年实践证明,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离不开人防人的拼搏奉献。73年实践揭示,没有人民防空的城市不是安全的城市,没有人民防空的城市不是和谐的城市。人民防空永远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新时代人民防空将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