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江西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

选胜园林兴未阑,

拿舟飞出小溪湾。

光摇一碧回环水,

翠挹三清远近山。

似惜雨晴天恰好,

真忘名利日长闲。

松筠不锁神仙境,

携得烟霞满袖还。

           ——吴沆


有人说它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也有人说它“奇中出奇,秀中藏秀”;中美地质学家称它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的花岗岩”。它就是我们上饶的自然瑰宝——三清山。

壹花岗岩博物馆三清山形如赣东北大地上一片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荷叶,经自然亿万年的锤炼造化,花岗岩构造抬升、风化剥蚀、崩坍,塑造了这片峰峦林立、怪石峥嵘的峰林,令三清山成为展示花岗岩各类景观的“博物馆”。

张和忠  摄

贰露天道教博物馆三清山自晋朝以来,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200余处,道教建筑遍布全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张和忠  摄

2008年7月8日,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得到了世遗专家的肯定,评价它“是中国山水画的自然摹本,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三清山申遗获全票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七处、江西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许多人都知道,从藏在深闺到走向世界,三清山的变迁源于1982年4月,当时上饶地区成立了风景名胜资源普査工作领导小组,同年9月中旬,工作小组成员们前往三清山进行徒步登山考察,掀开了三清山的神秘面纱。鲜为人知的是,在上饶还有一位老先生,早在1971年5月就已经带着一把小柴刀,披荆斩棘登上三清山记录下了这座原始山林的惊鸿一瞥,而后情系终生、终生难忘。他就是三清山拍摄第一人——汪维炎。

在三清山申遗成功14周年这一特殊时刻,让我们通过这份珍贵的《口述档案》来跟随汪维炎先生的足迹,感受这延续了50余年的三清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