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好戏”有多好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

“赣鄱好戏”有多好 

——对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定点调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易江文/图

10月25日晚,今年“赣鄱好戏”的第十场大戏《钨金》,在南昌红谷滩大剧场上演。这台讲述“共和国第一国企”故事的话剧,由江西省话剧团创作演出。   

近日,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重点项目立项名单公示结束,位列其中的“赣鄱好戏”展演将得到一笔经费支持。这意味着,明年的“赣鄱好戏”会更加精彩,观众会有更多惊喜。“赣鄱好戏”展演自2023年10月启动以来,以每月一台优秀剧目亮相省城舞台的频率与观众见面。一年来,记者追随它的节奏在场内场外深入采访,有观察有感悟亦有思考,期待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以文化人的最大社会效益。

一年一月一场戏

▲《天工开物》演出现场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座无虚席的剧院内,两路布衣肩挑粮食作物、手持器皿工具,一边诵咏一边小跑从观众席登上舞台。耘禾、舂米、转磨;调丝、印染、缝制;利胚、冶铸、踏车……一尊尊造物的剪影在巨型帆船的映照下,如凝固的史诗震撼人心。一次次谢幕,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请观众们打开手机手电筒,演员们向后转,我们来一张大合影!”现场沸腾起来。这是9月6日跨界融合作品《天工开物》在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的场景。一年来,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赣鄱好戏”展演活动非常好,每月只花几十元钱就能享受一场戏剧的高级盛宴,这是真正的文化惠民。

去年10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由青春版赣剧《红楼梦》拉开帷幕。之后的每个月,都有我省创排的精品剧目在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或红谷滩大剧场上演。一年中,来自全省各级院团的12部优秀剧目,种类丰富、题材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雅,深受观众喜爱,赢得良好口碑。这些剧目中,既有赣剧、采茶戏等地方剧种,也有歌剧、话剧、京剧等大剧种;既有省级院团的品牌舞台剧,也有市级、县级院团精心打磨的地方戏优秀剧目;既有关于江西题材的历史大戏,诸如海昏侯、陶侃,也有讲述乡村振兴的现代戏。这里有常演不衰的传统经典,如复排的赣剧《荆钗记》,也有最新创排的新作新剧,如赣剧《烛照丹心》;这里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以冲击国家艺术奖为目标的精品剧目,比如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也有仅仅投入几百万元磨砺出的小型剧目,比如宜春采茶歌舞剧《明月山的崽》。

这些剧目,虽然气质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好戏,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它们有曾经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有巡演在大江南北、一票难求的舞剧《天工开物》;有特邀全国歌剧大咖加盟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它的首场演出票上线9分钟就售罄。那些知名度并不高的戏,或得到江西艺术基金支持,或在江西玉茗花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都有广泛的观众基础,赣剧《烛照丹心》就是鄱阳县赣剧团下乡演出时群众点单的首选。

这些好戏的遴选标准是:具有江西风格、适合在剧场演出,既要给新剧在省城展演亮相的机会,也要延长老剧目的艺术生命力;以省级院团和全国重点院团赣南采茶歌舞研究所为主,同时兼顾市级、县级院团。

入场观众观感如何

去剧院看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通常是较为昂贵的文化消费,高票价把不少人挡在门外。“赣鄱好戏”因为得到江西艺术基金的支持以及惠民演出经费的支撑,不但以60元至200元的亲民票价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还拿出五分之一的演出票5折出售,最低只要30元。此外,还有团体票、学生票的优惠;主办方也向一些特殊群体赠送演出票;参与当月演出问卷调查的网友,有12人可获得最佳观众、幸运观众奖,能免费领到一张下个月的演出票。

去年12月17日上演的《明月山的崽》,虽然上座率不高,但观众几乎没有提前离开的。为什么能把观众留住?是优美动听的音乐、好听易懂的唱腔、精致鲜活的舞美、适时切入的歌舞,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演出结束了,一位七旬老人还在剧院内与身边的陌生观众交流:演得真好,把乡村振兴的故事演活了。

3月14日晚,在《八子参军》演员谢幕后,主角满崽扮演者杨俊跳下舞台,与一群拥上前来的小学生热情交流。小观众们对杨俊说,非常喜欢歌舞采茶剧这种风格,并且被八子参军的红色故事深深感动。尽管开始没太看懂,但是看着看着就明白了,他们为苏区人民对新中国的巨大贡献而震撼。原来,这群有着超越年龄理解力的小学生,是主办方请来的省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4月3日晚,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赣剧班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观摩《荆钗记》。当看到舞台上由师姐张钰扮演的主角钱玉莲表演长水袖和椅子上的抢背绝活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连声叫好,直呼这是一堂最生动的专业课。

5月15日晚,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散场后,5岁的闽思源坐在剧场外的台阶上边吃保温桶里的水饺,边与身旁的母亲和外婆聊着刚才的演出。“那个阿姨在桥上跳的舞,真是太棒了!”为了感受最佳的观演体验,她们购买了最贵的惠民票,花了300元。当记者问她饿着肚子看戏值不值时,她回答——值得啊!享受了精神食粮我就不觉得肚子饿了!

33岁的大学教师王岩看了话剧《海昏侯传奇》后,就把“赣鄱好戏”的每月一戏列入自己的日程。受越剧火爆以及陈俐教授赣剧课的网络引流,她有了去剧院看非遗赣剧《荆钗记》的冲动,立即在“江西艺术中心”公众号上购票。之后,《有盐同咸》《天工开物》都带给她愉悦心情和美好回忆。

一场好戏,可以把人们的平常日子带向“诗和远方”,那些来源于生活的舞台艺术具有生动的感染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传统戏曲能“出圈”吗

赣鄱好戏,每月一场,不仅给各级艺术院团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交流的机会,也给年轻演员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地方戏曲的发展找到了传承创新的方向。

因为此次展演,省赣剧院为中国戏曲录制工程而复排的《荆钗记》,才有了面向观众复演30年前经典的可能;因为此次展演,平常大部分时间都在送戏下乡的鄱阳县赣剧团,才有了到省城演出的机会;因为此次展演,以前只是在宜春各县巡演的《明月山的崽》才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没想到宜春的采茶歌舞剧能得到省城观众这么高的肯定。“那天天气很冷,观众却那么热情,我们谢幕从来没有这么久。”说到去年那场演出,宜春采茶歌舞剧团团长余玮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还特别补充道,“这次中年、青年观众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学生,真是难得啊!”

“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热爱,正在呈现上升趋势,这让我们戏曲工作者非常感动非常欣慰。”9月22日,正带着《一个人的长征》团队在瑞金等地巡演的杨俊,也强调了这一点。全国戏剧界最高奖“文华表演奖”“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杨俊,在“赣鄱好戏”展演的一年中,先后到南昌演出三场,两场是大戏,一场是小戏。这三出戏,或悲或喜,亦庄亦谐,生丑兼工,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也让他的粉丝量暴涨。

“90后”小蕾就是被《一个人的长征》吸引,之后就追着杨俊看了《八子参军》和他的折子戏。虽为南昌人,小蕾从小受家庭熏陶成了黄梅戏和越剧的戏迷,是朋友向她力荐,她才应邀“蹦蹦跳跳”去了剧院。“《一个人的长征》让我很感动很激动,我被名角杨俊圈粉了;我被江西本土的赣南采茶戏破防了,没想到赣南采茶戏这么大气这么有韵味。我在国外工作几年,现在才在剧院品味到赣南采茶戏,真是相见恨晚啊!”电话那头,她侃侃而谈,“像杨俊这样的优秀戏曲演员,值得我们去追星。”

如果说小蕾算是小众的戏曲迷,那金融分析师李俞萱则是大部分年轻观众的代表。三十出头的她对《一个人的长征》赞赏有加,认为该剧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在舞台布景、艺术手法上作了很多创新。她表示,经典折子戏专场简直就是一场江西“国粹宝藏”的演出,很庆幸在江西本土近距离集中感受到弋阳腔、高安采茶戏等“非遗艺术”魅力。在惊叹于艺术家老师们的唱腔、踮脚、筋斗等功底绝活时,她内心油然升起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戏曲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审美趣味,只要不断吸收其他艺术手法守正创新,就会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也能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

以文惠民,目的在于以文化人。一年来,“赣鄱好戏”展演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推广。如何让这项投入大、受益广、时间长的文化惠民工程惠及更多群众、获得更好效果、发挥更大作用?演员和观众都有更高的期望,比如,给基层院团更多展演机会;开展更多的互动活动……

演员需要舞台,舞台需要观众。演员只有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才能够激发更多创作灵感。

有观众对记者说,每次去看戏,都是自己内心最纯粹最愉悦的时刻。这,也许正是舞台艺术独特的以文化人的内核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